门诊时间:(无假日医院)8:30 - 21:00

当前位置:云南锦欣凯时尊龙官网 > 妇科检查>

品牌动态/ BRAND DYNAMICS

皮肤脱皮又起疱,原来是这种脚气感染菌在搞鬼

来源:云南锦欣凯时尊龙官网时间:2025-03-27阅读量:7654

皮肤出现脱皮又起疱的脚气症状,通常与红色毛癣菌、须癣毛癣菌、絮状表皮癣菌、石膏样小孢子菌、断发毛癣菌等感染菌有关。

1. 红色毛癣菌:是引起脚气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。其生命力顽强,喜好温暖潮湿的环境,人的脚部恰好容易满足这样的条件。红色毛癣菌会侵犯皮肤角质层,分解角蛋白获取营养,破坏皮肤的正常结构,导致皮肤出现脱皮、水疱等症状,还可能引发瘙痒、糜烂等情况。

2. 须癣毛癣菌:这种真菌具有较强的传染性,它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。感染须癣毛癣菌后,皮肤炎症反应相对较明显,水疱可能较为密集,脱皮现象也会比较严重,而且病情容易反复,治疗不彻底容易复发。

3. 絮状表皮癣菌:该菌主要侵犯皮肤的表层,感染后会使皮肤角质层增厚、脱落,形成脱皮症状。同时,也会刺激皮肤产生炎症,导致水疱的出现。它在卫生条件较差、脚部多汗的人群中较为常见。

4. 石膏样小孢子菌:相对前几种来说,感染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脚气发病率稍低。但它同样会对皮肤造成损害,引发皮肤的免疫反应,出现水疱、脱皮等表现,还可能伴有红斑、丘疹等症状。

5. 断发毛癣菌:虽然它更多地与头癣相关,但也可能感染脚部皮肤。感染后会破坏皮肤的正常代谢,使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,进而出现脱皮和水疱的情况,并且可能伴有一定程度的疼痛。

针对脚气的治疗,常用的药物有硝酸咪康唑、盐酸特比萘芬、联苯苄唑等,具体用药需遵医嘱。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,建议到正规医院的皮肤性病科就诊。

皮肤脱皮又起疱的脚气症状,多由红色毛癣菌、须癣毛癣菌、絮状表皮癣菌、石膏样小孢子菌、断发毛癣菌等感染菌引起。了解这些感染菌的特点,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脚气的病因。在出现相关症状时,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,合理使用药物,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,以促进病情的康复。